时尚资讯 FASHION INFORMATION
时尚生活 | 这相机分明就是当年的网红产品啊!


海鸥牌相机

六十年代最时髦的相机,无非就是“国货精品”海鸥牌相机了。那时,能有一台海鸥牌相机,或许在自家中还能搞一个小暗房,是时尚青年以及爱生活的人最向往的事儿。


微信图片_20180726100233.jpg

而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习惯用照片记录生活或许就是从海鸥牌相机开始的。在《张艺谋的作业》中记录,如今已成为著名导演的张艺谋当工人时每月30.2元的工资省吃俭用就为了一台海鸥牌相机,业余进行摄影创作,他的导演之路也是从有了相机开始。




 品牌大事记

1958年3月17日







由上海钟表工业公司照相机试制小组和多个文具、电镀等厂家联合组建的上海照相机厂成立。上海钟表工业公司照相机试制小组也把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定名为“上海58-Ⅰ型”,接着开始仿制西德“莱卡”机——“上海58-II型”。“上海58-I型”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相机生产走向正规,也是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照相机。而“上海58-II型”由于是完全仿制德国“莱卡Ⅲb型”,制作上也极为精致,被戏称为莱卡的上海版,产量约在1100多架。

1968年




为了推动出口,上海牌相机正式更名为海鸥牌,从上海飞向全世界,一度成为中国照相机工业的标杆。起步较晚的中国相机工业,在短时间内就有了较好的成果,然而真正风靡热销是从海鸥开始的。  

七十年代初



为了买一台海鸥牌相机,需要提前一个晚上排队到第二天早晨才能购买到。对于普通消费大众来说,海鸥的诞生意味着众多消费者可能以可接受的价格拥有一台国产相机。



品牌故事


1968年,由于“上海”这个地名不能在国际上注册商标,而相机说明书中的熊猫图案在即将出口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地区看起来酷似猪,所以也不能用。这时,上海轻工进出口公司提出,要求采用他们在国外注册的“海鸥”牌,他们认为海鸥有从上海飞向世界的含义。


从后来的海鸥商标就可以看出,一只展翅濒海而飞的海鸥正向着从海岸线渐渐升起的朝阳飞去,象征着企业蒸蒸日上。而在我看来这个圈更像是一个相机的镜头,正在捕捉这只濒海而飞的海鸥影像。


在那个年代,摄影师每拍一张照片都要计算着成本,拍下的照片要等很久才能看到。再便宜的相机也是整个家庭中的一个“大件”。对于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节衣缩食好几个月终于换来第一台相机的兴奋狂喜,和镜头面前纯真的笑容,都是专属于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微信图片_20180726103941.jpg


品牌经典



1963年,上海第二照相机厂(原上海照相机厂第二分厂),试制出了国产折叠相机中技术指标最高的“上海203”相机,装备了双像调焦装置和曝光指数参照表,可以利用指数调节方式来设定曝光量,此外还增加了可控式重拍装置,在需要多次曝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强制方式取消防重拍模式。由于随后国家提出不准以地名命名照相机以及指定今后上海生产的照相机都以“海鸥”定名,所以“上海203”遂改名为大名鼎鼎的“海鸥203”了,该机持续生产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然,同一时期还有由于同样原因出现的“海鸥-IV”型双反相机,是日后“海鸥-IV”系列产品的奠基型机种。



微信图片_20180726103945.jpg

微信图片_20180726103947.jpg


在中国生产的相机中,海鸥4A是最值得拥有的相机之一,其成像质量在使用该机的广大 “色”友中口碑甚佳。有关该机的性能、成像质量等在一些相关的网站中,都有不少评价。“上海4型可以说把当初从事照相机事业人的精神传给了我们……尽管已经生产了40多年,我手头上的上海4型相机依然动作轻快、从装胶卷、设快门、调焦、按快门、上胶卷、到最后去除胶卷都是畅通无阻。和其原型禄来相机一样,动作安全简便。即使是早期产品,做工也很结实,不愧为后来大为流行的海鸥系列相机的开头。”这是日本相机收藏家陆田三郎在其著作《中国古典相机故事》中,对40多年前生产的4型照相机的赞美。海鸥4A当年是响当当的专业型相机,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微信图片_20180726103949.jpg


六十年代的老相机,虽然没有那些智能模式,但成色毫不逊色于一些数码相机。五十多年来,从上海牌演变而来的203型相机到4型系列相机的风靡,从中国第一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诞生,到衰落后的停产,“海鸥”曾见证了中国发展的无数细节,曾为上海划下荣耀的亮点,曾看过无数人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