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产业转型是城市更新发展的必然,在转型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在转型中腾出城市发展空间,赋予工业遗存时尚的符号,让老建筑散发新的活力,让工业遗存实现文化和功能的有效融合,让城市的历史轨迹为城市发展所用。
2018年“尚海讲堂-城市更新系列”课程
城市更新系列课程是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针对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改造和利用工业遗存而开设的专题培训课程。
8月28日-30日,由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联合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举办的2018“尚海讲堂-城市更新系列”课程之上海“工旅文融合发展及创新”专题培训班开课。来自本市67家工业遗存改造景点单位及部分区政府机关的75名学员参加培训。
培训班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庄志民、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卢勇、原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李耀生、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杨宝华、上海玻璃博物馆总裁张琳等从不同角度和视野讲授“后现代视角下的都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业遗存保护、活化、发展的国内外案例”、“工业旅游标准修订文本及评分细则解读”、“工业文明的艺术复兴——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个案探讨”等,培训班授课形式丰富多元,既有课堂授课,又有现场教学,还有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参观了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市北高新区、长阳谷创意园区、上海玻璃博物馆、迅达电梯等。
课堂授课
华东师范大学庄教授生动讲授了羊角模式,提出工业遗存改造及工业旅游景点发展时要考虑过去、当下、未来三个维度,对产业融合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应建立在怀旧情结上,在工业旅游景点建设中要结合旅游美学、旅游文化。
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卢总介绍了数据互联,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分析了旅游大数据应用及营销的案例。
原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李耀生生动介绍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德国欧伯豪森城、上海国际时尚中心、M50创意园区等国内外工业遗存改造的案例,认为互联网时代下文创产业园区要构建文化交流生态圈、品牌与产品生态圈、流通与变现生态圈、人才与教育生态圈等,形成园区产业发展链。
上海玻璃博物馆总裁张琳提出工业遗产承载城市文脉及过去记忆,工业博物馆未来发展要退火新生,跨界重生,要新旧结合,有机再生,特别是在博物馆发展中既要有对产业的怀旧情感,也要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结合,在博物馆展品陈列、建筑空间、活动策划中处理好新旧关系,衍生品及产业链打造要强调文化标签,注重原创。
现场教学
参观上海数据交易中心
参观市北高新区
参观长阳谷创意园区
参观上海玻璃博物馆
“工业遗产承载城市文脉及过去记忆,工业博物馆未来发展要退火新生,跨界重生,要新旧结合,有机再生。在博物馆发展中既要有对产业的怀旧情感,也要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结合,在博物馆展品陈列、建筑空间、活动策划中要处理好新旧关系,衍生品及产业链打造要强调文化标签,注重原创。”——上海玻璃博物馆总裁张琳
参观迅达电梯
交流研讨
培训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三天的“城市更新”专项培训,不仅聆听了专家对工业遗存改造发展的理论思路、经验做法等,还现场实地参观了工业遗存改造富有成效的文创园区、工业博物馆、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等,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大家受益匪浅,在小组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畅所欲言,展开头脑风暴,对上海城巿更新的未来发展提出很多真知灼见。
本次专题课程培训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剖析、考察学习等方式,不仅使培训学员结合自身情况获取了更多有效讯息,也为进一步推进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进程积累了有效经验、提供了共同探索可操作的实际方案。